食品安全不应该是一场道德考试
“企业要有良心地完成自己的生产”
新商报记者孙霞
4月11日或更早时间生产的食品标签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却是4月12日。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摆上大超市的货架,“健美”猪肉、“兽药豆芽”疯长、“毒生姜”在熏制……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 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如何用道德的力量构筑大国之魂?有责任的大连企业家们,展开了一场积极的自省。
对话嘉宾 韩春萍 大连东泽海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染色馒头”事件、毒奶粉事件、苏丹红风波、“一滴香”谜案、“健美猪”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各地都雷厉风行地进行过一次次大规模整治。
然而,食品问题的屡屡曝光也使我们由此深思:整治风暴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食品安全于水火? 大连东泽海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春萍表示,食品生产是个良心活。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事食品工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依法经营。并号召真正高标准的诚信食品企业,都能向消费者敞开自己的生产流程,让以低成本、低标准盈利的黑心工厂无路可走。
“信用的维持既要靠法制也要靠道德”
“没有人否认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韩春萍认为,然而,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信用的维持既要靠法制,也靠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在她看来,仅就经济活动领域而言,其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诚实守信。只有诚实守信,才是交易双方的最优选择。
韩春萍说,食品生产的确是个良心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事食品工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依法经营。无论现代化的流水线,还是传统的小作坊,生产过程都可谓“天知地知良心知”,而消费者只能“眼不见为净”。“这就需要有良心的企业肩负其自己的使命,”韩春萍说,东泽海产品现在就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向公众开放自己的生产车间,当然在这其中企业会通过消毒措施和设立参观通道严格控制生产安全及卫生安全。她也号召其他品牌企业向公众开放,用自己的明厨亮灶取得公众信任,逼退黑心工厂。
“不缺技术标准而是监管未落实到位”
“当然,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大环境中,完全把13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交给企业家的自律,并不十分可靠,我们还需要法律来规范和调整社会秩序。”韩春萍认为。
食品安全更大的责任还在于监管环节。“国家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问题出在执行上,具体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到位。”韩春萍说,一出问题就搞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这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抓住生产源头,强调生产流程的监管,才是控制食品安全的根本。就以双汇或三鹿为例,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在生产领域就采取相对完善的技术检测和政策监管,也许在销售环节发现问题后重伤企业的后果就不会存在。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真正在生产环节的监管,将有利于鼓励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生产设备更新,而淘汰那些利用不正当手段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 2011-5-12
来源:新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