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连海参商会第四次全体会员大会胜利召开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会员动态 > 正文

獐子岛深度报告:风雨过后方见彩虹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3/6/27 10:16:58  阅读:6827

獐子岛深度报告:风雨过后方见彩虹

机构来源:齐鲁证券  


2012年7月20日国内某媒体刊发了《迷失的獐子岛》一文,导致獐子岛当日大跌8%,7月21日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对报道中相关事项作了澄清说明。

从公司澄清公告来看,公司的确在某些生产环节的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纰漏、被个别损公肥私者利用进而导致公司虾夷扇贝投苗量不足的事实;但总体上,我们认为相关媒体对公司治理结构、一季度业绩下滑等事件作了过度解读,而对公司得天独厚的海域资源核心竞争优势认识不足、对农业公司向消费品公司转型的艰难性认识不足、对未来盈利持续稳健增长的确定性认识不足。因此,我们认为股价下跌既是对前期风险的集中释放,也是未来中长线投资者逢低买入的良好契机,这才是客观认识獐子岛的正确视角。

我们预计到2012年底,獐子岛将会拥有清洁海域资源近350万亩,按照大连地区最新海域交易价格5000元/亩计算,这350万亩海域仅按市场价格交易其市场价值将高达175亿元,这还不包括海底历年投苗累积的海珍品存货价值及獐子岛品牌和渠道价值;截至2012年7月22日,獐子岛总市值近152.89亿元,即便同海域资源底限价值相比也被低估15%。客观上讲,当前市值中长期投资介入的安全边际非常明显。

上半年,獐子岛虾夷扇贝单产水平大幅下降至80公斤/亩,这是导致盈利下降的最核心要素,我们预计下半年单产水平呈环比改善态势。即使不考虑新海、老海域的分布问题,仅海大金贝、野生扇贝苗等因素的贡献,未来三年稳步提升到114公斤/亩上方,我们认为这将是獐子岛未来几年盈利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石。

上半年虾夷扇贝价格持续上涨,较去年均价已上涨25%,预计上半年为盈利最差阶段,下半年环比改善可期,且明年会优于今年,从投资角度上讲,谷底投资理论上不确定性最大,但潜在回报率也可能最高。

我们一直引导机构投资者,未来要投资具备哑铃型特征(前端资源优势+后端品牌优势)的“消费型”农业公司,而不是只拥有资源的“生产型”农业公司,而农业公司的品牌化晋级之路面临着资金短板、管理理念滞后、人才匮乏等诸多困难,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不经历风雨也难以见彩虹。以獐子岛为代表的一批农业公司正在这条晋级之路摸索前行,虽然过程曲折但方向正确,投资者要有信心和耐心。

“市场+资源”的经营转型,“活品+冻品”两张销售网络的推进有利于公司中长期业绩的稳定增长。目前,公司虾夷扇贝活品网络已经覆盖全国200个县市,201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大双赢”销售模式的改组,活品销售扁平化,公司对终端经销商的掌控力度加强,这从上半年虾夷扇贝活品价格上涨中已基本体现出来,公司正积极对冻品业务的国内和国外渠道进行改造,在加工品种多元化和渠道建设上进一步优化,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预计未来两年公司加工品业务的对内销售占比将大幅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公司加工品以往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盈利能力偏弱的状况;外销方面的看点在于欧盟复关,我们预计最快今年、最慢明年长海县有可能率先复关出口欧盟,獐子岛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是海洋岛。

预计公司2012-2014年EPS分别为0.85元、1.20元和1.60元,较前次分别下调-0.09元、-0.44元和-0.60元,按2012年30倍PE计算,目标价格区间25.38-29.90元,维持“买入”评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盈利假设,我们将公司2012年扇贝单产下调至80公斤/亩,平均价格28.6元/公斤,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安全边际。

基于公司得天独厚的海域资源储备所带来的产销规模扩张、及獐子岛品牌溢价带来的价格及毛利率提升,我们长期推荐公司股票,近期负面报道冲击及中报盈利阶段性底部有望为中线投资者提供较好的介入时点。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下行和低迷时间若超出预期,则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海珍品需求可能低于预期。

(2)虾夷扇贝单产恢复不达预期,可能对獐子岛未来几年盈利水平及估值中枢构成压制。

獐子岛海洋牧场:生态、安全、清洁


“生态、安全、清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清印所长曾这样评价獐子岛海洋牧场。2006年,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渔业资源增殖及海洋牧场建设大会上,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所长王清印在会上作了《中国渔业增殖与海洋牧场建设来自黄海北部獐子岛的实践》的报告,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獐子岛的海洋牧场建设图景。 

王清印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国家在海洋水产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其中,獐子岛的渔业发展模式就很有代表性,獐子岛渔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生态、安全、清洁”,即獐子岛渔业发展是遵循尊重生态的养殖模式,是利用广阔的海域生态良性发展;獐子岛渔业的产品是安全的、清洁的放心产品。此次黄海所专家来獐子岛,就是想与獐子岛渔业的领导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把黄海所的优势与獐子岛渔业的产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拓展来帮助獐子岛渔业将海洋渔业增养殖工作做的越来越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系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海洋科研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包括海水增养殖、渔业资源与环境和渔业工程技术等。该所包括王清印所长在内17位海洋科学专家曾先后对獐子岛海洋牧场进行过调研,通过对北纬39°獐子岛天然海洋牧场的海洋环境、水产养殖情况的实地探访,撰写了十余篇专题报告,内容涉及渔业资源调查、渔业环境研究、人工鱼礁及海洋牧场建设、生态渔业及养殖容量、海水养殖动物育种技术、贝类规模化繁育与健康养殖、海参疾病控制技术、海参规模化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大型海藻移植及扩繁技术、水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水产品产品加工工艺、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等诸多方面。

獐子岛渔业董事长吴厚刚表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的话,各位专家的报告,无疑是让我们这棵大树汲取了大量的养分,让獐子岛渔业受益匪浅。公司切身的感受到各位专家在海洋环境生态、海水增养殖、种质培养和持续发展、海洋功能食品加工、储藏等方面的科研实力,有了各位专家的支持,有了黄海所这样的国家顶级科研机构作为公司的强大后盾,獐子岛渔业信心百倍,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无限希望。

科学家们助推獐子岛挑战极限

与5位院士有合作,一年有700多人次科研专家进岛工作
 
作者:宋京

中国宣布加入WTO的那一年,大连獐子岛渔业公司完成了改制,变身大连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年中,他们建成了世界级海洋牧场;他们的产品不断挑战国际标准极限,收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追捧;他们也成为世界渔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样板;他们的生产还为减少地球上的碳排放做出了贡献……
  10年后,獐子岛这个隐形冠军仿佛突然间冲进人们的视线,完成了一个传统的渔业企业到现代化海洋食品企业的蜕变,跻身世界渔业舞台前端;

  这10年,陪伴獐子岛一路走来的有一个不能不提的特殊团队——超豪华的科学家团队,他们中有院士、有教授、有研究员……獐子岛与中国海洋科学,共栖共生,比翼齐飞。

一个企业和三个国家级实验室
  2008年8月14日,中科院海洋所—獐子岛渔业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大连举行。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白春礼院士、大连市曲晓飞副市长、中科院海洋所孙松所长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这是中国渔业企业里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养殖实验室。白春礼院士在揭牌当天强调,联合实验室在关注生态养殖的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变化的观测与预测预报研究工作,坚持科技与企业的结合,为海洋生态养殖业升级和环境友好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研与技术支撑。
 
  2010年7月1日,獐子岛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成立的海洋食品研发中心在中国海洋大学揭牌,该中心加速了獐子岛渔业的工业化进程。

  2011年1月16日,中国首个碳汇渔业实验室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揭牌,实验室下设两个分实验室——獐子岛虾夷扇贝碳汇实验室和桑沟湾贝藻碳汇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是中国科协副主席、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碳汇渔业奠基人唐启升院士。

  其实,在实验室之外,獐子岛自己也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

  2009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认定,獐子岛入选国家第二批创新型企业,成为水产行业第一个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是:獐子岛在“研发经费强度、发明专利、新产品工艺或服务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变化”4个定量指标和“创新组织与管理”定性指标的测评中,技术创新度指数在0.6以上。

  早在2003年,獐子岛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企业海洋生物研发机构——大连獐子岛海洋生物研发中心,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科研项目部、技术研发部、研发车间、海洋科研船等。2010年该中心就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请注意,这是一家传统的渔业企业,不是高新技术企业,更不是科研院所,它竟然拥有三个国家级实验室,还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企业,这在中国传统渔业中是十分鲜见的。

  在实验室和獐子岛研发中心工作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的专家和教授。
  在獐子岛这个平台上,仅指导过工作的院士就有5位。“今年以来,来獐子岛的科学家、学者就达700多人次。”獐子岛集团研发中心总监梁峻说。

  科学家在獐子岛不断刷新科研成果

  梁峻是獐子岛海珍品良种事业部总经理、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总监,今年升任为总裁助理。这个崇尚科学精神的年轻人在2008年12月31日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二天就到獐子岛集团报到了。
  梁峻的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贝类方面著名专家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张国范研究员。这个在水产养殖专业经过了11年的专业学习和探索的年轻人没有选择留在科研院所而是选择了来獐子岛工作的动因是:他的导师张国范在獐子岛集团的支持下启动和实施了国际牡蛎基因组测序计划。“一般只有国家投入来做这样的基础性研究。”因此,梁峻认为,獐子岛是一个崇尚科学、可以真正将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

  的确,在獐子岛提供的科研平台上,不断有科学家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科技梦想。

  中科院海洋所张国范副所长和已故的大连水产研究所所长赵洪恩两位专家曾研究开发的皱纹盘鲍“大连1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国范副所长主持的牡蛎基因组测序让世界第一次从基因的角度认识了牡蛎;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郭希明教授研究的三倍体单体牡蛎技术让这个有“海洋牛奶”之称的新品种在中国生根;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包振民教授和獐子岛渔业共同开发的虾夷扇贝新品种“海大金贝”获得国家水产原良种新品种认定,并于今年在獐子岛海洋牧场进行了产业转化;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教授联合獐子岛渔业研究的贝类食品的深加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科院黄海所所长王清印第一个把獐子岛海洋牧场带到国际舞台;方建光研究员关于海洋生态与养殖容量的研究为獐子岛获得世界经济论坛“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军者典范企业”提供了实践支持……

  这些年,獐子岛集团每年都要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973计划等相关课题。獐子岛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有自己的科研船。“正是因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配备了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才吸引了一批一批的科学家上岛。”梁峻说。 在大连,獐子岛与大连海洋大学的合作更是为海洋牧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副校长陈勇教授的人工鱼礁项目让獐子岛的海底变成了海洋生物的梦幻家园;杨君德教授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是在獐子岛海洋牧场里工作的,他跟船出海实地指导采捕网具改造工作,他设计的用出舱机底播扇贝苗种,结束了人工底播扇贝时代那万人海上倒苗种的历史。

  獐子岛搭建的产学研平台激发了科学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他们的大脑中源源不断地智慧流淌在獐子岛的实验室里、流淌在海洋牧场的海水里……

  一个企业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

  “如果没有科学的探索,如果没有科学家的参与,就没有今天獐子岛世界级的海洋牧场,就没有獐子岛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样板,就没有獐子岛对世界标准极限的挑战。这一切都源于科学的力量。”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坦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专家,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力量。”

  据了解,獐子岛的每一步战略,都请海洋专家诊脉。“每年底播时,科学家都到现场指导。”吴厚刚说。

  在獐子岛的企业文化中,科学家是至高无上的师长和贵客。其实,尊重科学在獐子岛的历史上由来已久。早在1998年,獐子岛就专门去大连水产研究所拜访和请教赵洪恩所长。而更往前的1987年,獐子岛大胆实践了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虾夷扇贝底播技术,让獐子岛变成全国最富的海岛。“没有赵洪恩老师,就没有今天的国宴鲍,没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就没有今天的世界贝类第一供应商。”吴厚刚说,獐子岛一直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硕果。

  科学家们更津津乐道的是獐子岛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上月,“海大金贝”之父包振民和海洋生态容量专家方建光面对记者时称:“獐子岛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让科学家感到欣慰。”包振民教授正在与吴厚刚讨论做虾夷扇贝的基因组图谱。这是一件短期内难见回报的事情。

  而吴厚刚对此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今天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将有所回报,这回报可能不在企业,而在社会;可能不在我们这一代,而在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企业的责任。”

  獐子岛种子储备领先市场很多年

  在与科学家的合作中,獐子岛自己的科研团队也在成长。前不久,全国一些贝类专家在广州参加全国贝类学会年会时听了梁峻做报告后,欣喜地说:“你们的进步非常大。”
  在与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教授联合研发的国家新品种“海大金贝”在成功完成中试试验,并于今年在獐子岛海洋牧场开始了产业化后,梁峻团队自主研发的两个新品种“獐子岛红”和“獐子岛紫”也于今年完成产业化推广和中试。

  种子繁育方面,獐子岛的储备领先市场很多年。

  种子,如同高端电子产品里的芯片,藏着最核心的技术。“这是獐子岛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梁峻说,我国水产业种子的竞争才刚刚起步。

  在农业领域,种子的竞争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仅大连一年埋在地下的种子金额就达3亿元,而其中60%为外资控制。控制了种子,就控制了产业链。这是生物工程领域核心技术的竞争,是农业的最高层次的竞争。

  在水产领域,种子的竞争才刚刚显现。梁峻说,农业领域的今天可能就是水产品的明天。在种质创制上,獐子岛的科研团队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对手现在开始研究,仅追赶我们一个品种就至少需要6年时间。”梁峻说,种质创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选育才能最终稳定。
 
  “虾夷扇贝已经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但中国的养殖群体本质上依然是野生型,没有经人工品系化培育,在其养殖过程中存在性状不稳定、死亡率高、生长速度缓慢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梁峻说,“只有通过种质创制,提高海珍品良种覆盖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不稳定现状,让养殖从业者不再靠天吃饭,为中国渔民创造可期的致富机会。”

  海大金贝的诞生就是一个例子。此前,曾有獐子岛的工人发现上万只虾夷扇贝中总会有金色贝柱的另类,这一细微的差异引起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的好奇,研究发现,这是一种特殊的品种,含有大量食用可提高免疫力的类胡萝卜素,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经过了4年时间的定向选育,经过提纯,最后培育出性状稳定、成活率高、的“海大金贝”。2010年,海大金贝被认定为国家新品种,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经国家认定的水产新品种。

  很多人以为,农林牧渔行业的竞争不太可能上升为科技的竞争,但是,从中国加入WTO后农业领域的种子竞争已经彻底打碎了人们的想法。到2030年前后,我国的人口规模要达到16亿,这就需要每年增加1000万吨的水产品供应量。这1000万吨从哪里来?创制良种是必然的选择。



分享到:

 

大连海参商会换届工作第三号公告
大连海参商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当选...
大连海参商会第四次全体会员大会胜...
大连海参商会换届工作第三号公告
大连海参商会换届工作第二号公告
大连海参商会换届工作第一号公告
大连海参商会2022年度第一次理事会...
建行走进晓芹实地调研活动,圆满结...

中国部分双壳贝类获得欧盟复关
谁言寸”参”心 “鲍”得三春晖
我省百名女创业带头人参加电商培训...
八鲜岛海洋休闲食品隆重上市
财神岛“见证”体验之旅
《海洋之金》原生态野刺参郑重声明...
大连八鲜岛海参产品承诺书
“危”和“机”的启示——关于海参...
推荐展会 | 招商加盟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祝贺街35号锦联大厦1411
咨询电话:0411-82822770 传真:0411-82821210 中文域名:www.中国海参网.net
Copyright © 2009-2016 haishen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连海参商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