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刺参苗种生态繁育推广项目助推辽参产业新增效益4900余万元 |
辽宁省水技推广总站 2015/2/27 9:25:26 阅读:12122 |
为落实省海洋与渔业厅何焕秋厅长在2014年4月做出的关于“要继续努力,突出重点,解决好海洋苗种养殖技术问题,为海洋渔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批示精神,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认真组织全省沿海6市12县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全面超额完成了刺参优质健康苗种生态繁育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年度任务。经省财政厅组织专家验收测算,项目区实现新增经济效益4946.57万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为辽宁海参苗种业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刺参苗种生态繁育推广是省财政厅安排的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2014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项目实施区域覆盖我省海参育苗全部主产区。为扎实有效推进项目工作,省市县三级推广机构系统联动,联合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省内外院所机构,合力攻关,全面突破。一是,省推广总站细化实施方案,通过省与市、市与县、县与示范户层层签订协议,加强项目组织领导。二是,召开项目启动会议,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巡视员陈来钊对全年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布置,全面启动项目实施。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全年组织各类培训班44期,现场指导1475次,培训各类人员2208人次,发放技术手册和光盘11664份。四是,与省文化共享频道战略合作,重点对池塘生态、海上网箱育苗等4项关键技术拍摄,制作技术光盘5套,在全省文化共享频道播出。五是,通过设置项目标识、记录项目工作、宣传项目要点、集成项目技术和建立项目档案等多种方式,实现项目规范管理。
经过一年的推广工作,在全省7个项目区内建立14个示范区,设置核心示范点45个,设立推广区域65个,实际示范推广苗种生态繁育规模58.11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31.5%;刺参自然繁育地修复面积7000亩,完成计划的116.7%。系统集成的4项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测算,全省实现新增产值17452.61万元,新增效益4946.57万元。编制适合本地的市级养殖技术规程6篇,县级养殖技术规范16篇,完成项目对比试验13项,撰写论文11篇,全省形成名特优品牌9个。在刺参产业面临质量安全受到质疑和苗种、成参价格持续下降的历史时期,刺参生态育苗技术推广项目初步实现了刺参育苗成本下降、技术提高和质量安全三大目标,促进了全省刺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