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宁德霞浦“高抗1号”刺参苗种福建南移项目通过验收 |
宁德网 2015/3/26 10:06:23 阅读:12310 |
(曾俊仁 黄光亮)3月18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霞浦县共同承担的“高抗1号”刺参苗种福建南移项目通过验收。当天,来自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集美大学、闽东水产研究所、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到霞浦县海参养殖基地,通过现场考察和核查养殖生产、管理记录等方式对该项目进行验收。
“高抗1号”刺参苗种福建南移项目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项目。该课题组于201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霞浦县海参协会所辖养殖基地推广“高抗1号”刺参苗种4万公斤,养殖面积21.9亩,养殖规模4.11万笼。苗种运输过程的统计结果表明,“高抗1号”刺参苗种的排脏率(发病率)比传统苗种约低3%;在为期108天的养殖周期内,“高抗1号”刺参苗种养殖平均增重率为285.41%,在相同养殖时间内,其平均增重率比对照组高出57.51%;“高抗1号”养殖成参状态良好,规格均匀,未见化皮个体,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应激能力强等优点。
近年来,霞浦县凭借东吾洋与官井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参(刺参)养殖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并入选“福建十大渔业品牌”。2014年,全县海参养殖10万多箱,年产量达2万吨,产值约20亿元,占全国海参产量的10%,是“北参南养”的主产区。
海参养殖产业和海带、紫菜一样,已成为霞浦县渔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从10年前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组建了包含600多名海参加工企业、养殖户的南方海参产业协会,致力于协调苗种价格、控制养殖规模及科研培育。全县拥有海参加工企业23家,海参初加工能力达3万吨,基本满足了全县活参的加工需求。霞浦县内拥有我国南方唯一的海参交易市场,2014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