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事实说 科技资源需要融入高校食品研发体系 |
中国食品报 2015/4/23 11:15:05 阅读:8282 |
本报讯(本报评论员 王薇)过去,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需动用全球3000多个科学家读一个人的基因,花费达38亿美元;
今天,完整测序一个人的基因组只需要1000美元和1天时间;
未来,把一个人的基因非常准确地读出来或许变成1000元人民币,甚至免费……
这些看似与食品行业毫不相关的数据背后,或许正蕴藏着食业发展的契机。
健康与长寿正成为人类的第一需求。人体健康最重要的法则是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营养学。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个老百姓可以在能够接受的价格范围内了解自己的基因,利用自己的基因预知未来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然而,预知健康只是开始,如何干预健康,就要借助精准营养学。以往,食品科研工作者往往将目光局限在食品加工工艺、装备及功能因子等研究上。如何让“高深尖”的基因技术助力食品研发,成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率先所想到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计划,而且并购成功美国的上市公司……这一系列项目的参与,让华大基因积累了有关基因的大数据并真正从源头拥有了一整套的基因测试技术和专利布局。如今,拥有全球最大基因库的华大将目光投向了大健康产业,农业与食品成为其关注的重点,而中国农业大学也由此找到了新领域的合作者。
从2010年到2013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6万亿元到接近10万亿元,累计增长46%,年均增长20.9%。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9万亿元,年均递增速度减缓至14.6%。我国食品工业增速的放缓,也让食品科研工作者反思,如何为传统食品工业注入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涵?目前,我国食品产业正值结构调整期,如何在转型中把好方向,找到切入点是业内首先应该思考的。胡小松说,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领学生扎进华大基因,再找好的食品企业来让科研成果落地。中国农大食品学院这一梦想正刚刚开启……
食品学科在食品工业基础研究、产学研一体化持续发展中,提供着坚实的技术支撑,为食品工业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着重要的动力支持。来自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相关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开设食品类专业的院校增至235所,增长了约210%。然而,在21世纪生物技术的大时代,在2012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一级学科下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方向及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等3个特设专业中并未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农大食品学院与基因公司结盟,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输入人才培养的举措,或将对未来我国食品学科改革有所启迪。
如何让包括基因技术在内的崭新的科技资源,充分融入高校传统的食品研发体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值得业内思考和尝试。 |
|
|
|